
2026的非全研究生的報名其實已然開始了,但在這么個報名的過程中,總是有報考者犯相應的錯誤的,這些錯誤也都是可以避免開的,有五個則是多數人都犯的,讓小編來進行一下說明吧!

這5個錯誤指的就是,擇校只看名氣不看上課時間、材料漏關鍵信息、報名信息填錯、工作證明不合規、錯過關鍵時間點。這些錯誤看著小,卻能讓半年準備白費,避開它們就能少走很多彎路,現在趕緊記牢避坑。
先來說一個多數人的潛意識吧,就是說是擇校只盯著名校,完全不看上課時間。有人覺得“非全就得選985”,報了外地名校,結果學校上課是周中下午,自己在職根本沒法請假,最后只能棄考。
為了讓各位順利去申報,在選擇院校之前,一定是要先看好所選院校的授課安排到底是咋樣的,否則也是影響個人的上課進度的!不確定的話,別瞎猜,直接打電話問“你們非全XX專業,明年上課是周末還是周中?”,問清楚再報。
一定要按照規定的要求去準備所需的材料,否則的話會被學校直接打回。比如工作證明只寫“XX崗位”,沒寫“管理崗年限”(非全很多專業要3年管理經驗);或者提交了論文,沒附知網/萬方的收錄截圖,學校沒法核實,直接不給通過。

準備材料時,對著招生簡章列清單。比如工作證明,得寫清楚“2020年至今任XX部門經理,從事管理工作滿5年”,蓋單位公章(別蓋人事章,多數學校不認);有論文的話,把收錄頁面截圖打印出來,和論文一起訂好。
培養模式是關鍵,也不要選錯,否則也是影響個人就讀的情況的,要是出現說把“非全日制”選成“全日制”,或者報考點選錯——在廣州工作,卻選了老家武漢的報考點,最后沒法去武漢考試,只能放棄。
另外就是要提供的工作材料并不符合規定的要求!有人拿勞動合同代替工作證明,或者蓋了部門章而非單位公章,學校不認。我之前遇到個考生,拿勞動合同去報名,學校說“合同只能證明你入職時間,沒法證明當前崗位和年限”,最后補開證明才趕上。
最為重要的就是錯過報名時間點,錯過白白浪費一年的時間啊!
比如忘了網上繳費(很多人以為報完名就完了,結果沒繳費,系統自動取消報名);或者漏了現場確認(部分報考點需要現場核對材料,一般11月中旬,具體以報考點通知為準),最后沒法參加考試。